今天是: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本会《花鸟写意造型与画法》讲座成功举办

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8-09-29

  本会讯:(任萍 王勇 报道)2018年9月23日,前门老舍茶馆内宫灯辉映,艺韵十足,亦如这中秋的圆月,洒在京城团聚着的人们心上。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在这里举办了由著名花鸟画家葛桂林先生主讲的《花鸟写意造型与画法》讲座。研究会终身名誉会长齐展仪先生因重要活动未能到场,特来电向葛桂林老师表示感谢,向会员们表示祝福。虽是节假日,但会员们参加讲座的热情不减,很珍惜这次向艺术家学习、交流、互动的良好机会,按时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老舍茶馆三楼讲堂,侧耳静听,录记画技。本会会长王印杰、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任萍、副会长张莲、副秘书长汪港青、牛生正、赵德铭、王勇,以及特邀嘉宾高明远美术馆的宁馆长等参加了这次活动,汪港清副秘书长主持了这次讲座。


    葛桂林老师在授课。

    首先,王印杰会长作了讲话。他说,今天的讲座是研究会下半年计划活动的一项。前几天我们在通州高明远美术馆搞了一次活动,在咱们的官网上和研究会的群里反响热烈,认为活动形式注重实用性,能解决会员们在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在互动中增进了研究会的凝聚力。今天,花鸟画讲座的主讲人葛桂林老师是王雪涛先生的入室弟子,我们应是师兄弟,因为雪涛先生也是白石老人的弟子。葛桂林老师虽然已是77岁高龄,但对于这次讲座非常重视。葛老师常年在全国各地讲课,非常繁忙,但听说回到“娘家”讲座,还是付出很多精力,作了充分准备,定要圆满完成这次讲座义务,我在此向他表示感谢!

    葛先生的讲座单刀直入,先从鸟的部位名称、肌肉生长规律、飞羽结构讲起,他说,在画鸟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鸟的小腿与大腿的区别在哪里,这一点好多人会搞错,但鸟的身体结构都差不多,只是在腿和喙的长短方面有所区别。

      鸟的飞羽可分为三级,有的人二三级飞羽在画面上分不清。同时,也要注意侧面的飞羽画法。嘴岔的地方要讲究笔的转折,使透视关系和虚实关系显示出来。

    在鸟的型态方面,葛先生把其分成三类,即大型鸟(鸡、鹰、鹤类)、中型鸟(喜鹊、绶带鸟类)、小型鸟(麻雀、燕子类),它们的形状一般大同小异,不一样的是它们的喙、脚、尾有变化。本人认为,掌握一两种就行了,不要每种鸟的细节面面俱到,能掌握几种一通百通,就能进行创作。一般鸟是鸭蛋形,身体和头部就如两个一大一小的鸭蛋,再画上脖子、羽毛、尾巴就基本成型了。画家在创作时要尊重鸟的自然属性,如孔雀、锦鸡等它们的羽毛华丽,画面上会十分的醒目。有的鸟被人们赋予了艺术想象,如喜鹊,寓意喜事连连,而乌鸦却被认为不吉利,这些都是因为人们主观意愿赋予了鸟类以哲学上的含义。画梅花加一只喜鹊,人们就叫它喜鹊登梅,含义喜庆。花鸟画一般使用小写意,它不像工笔画,小写意画法讲究笔墨灵活,一定要有虚实变化,在勾线时,关键部位可以强调一下,次要部分就要虚过去。一般线条画后还要用淡赭或者淡花青轻勾一下,这样显得线条有变化,色彩感觉比较丰富。

    葛先生在现场创作的是一幅写意牡丹喜鹊图,他边讲边画。他说,画牡丹布局要心中有数,不要都画满了,虚实是必须的重中之重,叶子调色也不要调的太绿,要在视觉上感到谐调。调色是有技术讲究的,调绿色时一定要先调花青再加藤黄,如果先调藤黄后再加花青,纸上容易出现洇圈。接着他给我们讲了一件事。在一次活动中,他见到一位画山水画的人拿来的作品中有很多洇圈,就问他为什么画面出现这么多洇圈,影响画面美观。他说,我是根据需要而故意画出的一种效果。从中看出他不懂调色技巧且十分不谦虚。所以,我希望在座的画家们,学画先学做人,保持低调、谦虚、实事求是的人格魅力,不要沽名钓誉。

    葛先生讲到画牡丹的技法时说,画牡丹也要讲虚实,还要画出绽放的花朵和还未开放的花朵在颜色施墨上的区别。下笔前心中要有数,每一笔要力求准确无误,画花蕊一定要加白粉,因为是在紫红的色上点画出来的,不加白粉藤黄是点不上去,在点画花蕊时要能看出笔力来,如果纸面不是太干,就要在藤黄里多加白粉,颜色需调制的特别浓,否则就会因洇而破坏了花瓣的整体效果。同时,雄蕊和雌蕊的结构,是用蕊丝连在一起的,蕊丝呈放射状态。勾叶筋需在半湿半干时勾勒,先勾浅色,后勾深色,因为浅的比深的干的要快。
    常务副会长任萍在讲座结束时说道,在这中秋节小假中,我会著名画家葛桂林先生前来为我们讲授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分享花鸟画创作的宝贵经验,让我们用掌声向他表示感谢和敬意!同时我也感谢今天到场的会员们在节假日期间准时到位!祝大家中秋佳节阖家团圆,快乐安康!
    葛先生为了这次讲座成功,下了不少功夫,他将鸟类的各种结构画成图例,让大家在图示的情况下了解鸟类的英姿,帮助大家掌握要领,迅速应用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这是一堂生动的、别开生面的绘画技术讲座。

      葛老师现场创作的《洛阳春色》。
    从讲座的背影墙上,我们看到了葛先生在幻灯中播放的作品,每一幅作品都彰显出葛老师的用笔用墨干脆利落,没有一处感到粉腻,而且下笔肯定,结构准确,鸟儿在画面中栩栩如生,并且每只鸟都显得那么的“有精气神儿”。“葛老师不愧为大家啊,很讲究用笔的中锋、侧锋变化,而在这些变化中寻求线条的透视规律,突出了造型的立体感,得赞!”一位会员窃窃地说。身边的大姐画家也赞道:“葛老师可谓学富五车,技可压群,那个先调花青再加藤黄的经验告诉我,这一趟真的没白来。因为我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今天解决了!”她眉飞色舞般告诉我,微笑中一脸惬意。

  (张莲副会长提供了个别照片,在此致谢!)


    背景墙上播放的葛老师作品。

    葛桂林简介
    葛桂林,笔名石林,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和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是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燕南书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出版《学画牡丹》、《学画梅花》、《学画菊花》、《白描花卉临本》、《葛桂林画集》等技法类画册,受到人们的喜爱。
   葛桂林作品选

    现场掠影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