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19-05-27
程德华老师在授课。
终身名誉会长齐展仪先生(中)与常务副会长任萍(左)在讲座现场。
在红红的宫灯辉映下,程德华先生首先抛出个问题:中国山水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如何体现?如何辨别成败?他接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讲解自己的研究心得。他说,鉴别一幅作品的艺术价值,首先看作者绘画技巧是否成熟,能否巧中见拙并具有高超丰富的表现力,再看他完成作品的手段和技术支撑。笔墨(包括色彩)是中国画最本质的特点,具有语言功能,所以要做到“笔精墨妙”,生动精确的表现物象(可适度夸张变形)和笔墨审美情趣;再者就是构图如何。因为构图是绘画作品通过基本布局、设计、安排,将画面里所有景物中形象有机地组织到一起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否谋划出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既要有变化又要和谐统一地充分展现出靓美的艺术效果。三是看作者通过上述的方法,将作品中意藴深远悠长的意境是否烘托出来。一幅有长久生命力的旷世作品,不仅在表现形式上具备独特的“造景”手段,而且要展现出作者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也就是说,不但有景,还要有情,达到情景交融,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要体现作品中上述三方面相互依存、相互生发、相互彰显的关系,在山水画创作过程中,构图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构图是否得当、是否协调、是否严谨是创作成败的关键。
他认为,艺术家在开始构思作品时,首先在美学上要有敬畏精神。他举例说,唐代孙过庭在“书谱”中有言,创作一幅作品要“如对家尊”。因此,当我们创作一幅作品时必须要有一种认真的态度。
对于构图,程德华先生具体讲道,在传统构图法则中,有人称为三段式,即上有天,下有地,中间是景。也有人称之为三叠两段式,即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还有两段式,即景在下,山在上,中间是云。宋代郭熙提出三远法,即平远、高远、深远。平远(平视):自近山而望远山;高远(仰视):自山下而仰山巅;深远(俯视):自山前而窥山后。等等,他强调,郭熙提出的三远法是从三种观察景物的视角提出的构图方法,或称之为构图规律,它包含了所有观看景物时提出的具体方法。
从构图方法上看,把中国画和西方绘画(油画、水彩、水粉等)相比,都有不同的特点。西画采用的是照相式瞬间定格的景物,是固定视点,而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如同相机延时拍下的景物,没有固定的视点,是在景物移动中进行拍摄,就是说可以360度环视,也如坐飞机俯视大地,也如坐升降机从山下拍录到山巅,最典型的是长卷画,如《长江万里图》,从源头画到入海口。
从形式上看,在中国传统构图中常用之、女、由、甲等字形来表述构图意象。在现代,有些人常用几何图形来形容构图,如S律动、三角形等,还要通过宾主、取舍、呼应、顾盼、错落、对比、开合、藏露、取势、虚实等等手段来美化视觉主题。所以说吧,构图章法中有很多美的因素和美的法则或艺术手段,能够巧妙地达到画面美的审视效果。
除了中国画构图非常讲究外,画中的“取势”定位和置阵布势也非常重要。提到布阵就必须说画面的“形势”,因为“势”藏于“形”中,并具有方向感和动感,二者有很强的密动关系,有着很重要的主导作用,使之形成一定的韵律美感。在作品中,一定要塑造好画面中的总势、主势、辅势、逆势之间的关系,要注意画中蓄势待发、势聚需散、势散需聚、势分需合、势泻需迴等造景气韵,这在绘画构图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国绘画创作之构图是个很大的课题,它涉及许多布局方法和美的法则、美的形式、美的内容,以及审美情趣和审美品味等等,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既包括了客观存在,也强调了主观意识,涵盖了整个绘画创作过程,尤其突出反映在山水画的构图之中。
在互动环节,程德华先生以自己的作品为例,讲述了构图应用及取舍、墨色渲染与放敛,更让人难忘的是,他将绘画中的技巧归结出七色音符,形象地延伸了绘画情趣,博得大家好评。(照片为副会长张莲提供)
程德华先生简介及作品集锦
程德华生于1944年8月,北京人。自幼喜爱文学和中国书画,始终从事美术及艺术创作工作。现为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美术师、中央电视台科技节目制作中心高级美术师、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齐白石艺术研究会理事等,另担任多家艺术机构顾问,曾任《北京工人报》特约记者。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