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3-01-05
有这么一开白石老人的尺页,画着一个葫芦和一只甲虫。葫芦很大,占了尺页的一大片,小甲虫只有一粒瓜子那么大,两个形体的比例相差悬殊,可是这两个形象在这幅画里是同等重要的,谁也不能压倒谁。画家在处理这样一幅画的时候,自然必须使小甲虫格外突出,才不至于因大失小。
《葫芦甲虫》 齐白石 作
白石老人是画草虫的能手,要他刻画一只活生生的小甲虫并不费力,问题在于如何使小甲虫在和大葫芦的对比中,夺得视觉的胜利。这里,白石老人运用了色彩的对比效果:在葫芦的黄颜色上点了一点甲虫的红颜色,这一小点红色在一大片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于是小甲虫的形象鲜明地突出出来了。而且,由于红黄两色的对比作用,葫芦的色感似乎也显得强烈一些。因为,假使没有红色的对比,单纯的黄色在白纸上的色感是不很显著的。这是白石老人使用色彩的独到之处。
在任何一个绘画展览里,只要有齐白石的画,那么,最突出的一定是他的画。说也奇怪,哪怕是他的一幅小品,夹在别人的大件里排着,也仍然能够突出。为什么齐白石的画如此吸引人呢?要分析起来,会涉及到美学、造型艺术和民族传统等许多问题,一时不容易说得清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的齐画爱好者来说,关于齐画的艺术特征还是可以体会一点的。
图为白石老人在中央美院与徐悲鸿、廖静文、李苦禅、李可染、叶浅予等美院老师合影,右一为叶浅予。
首先,我们感到白石老人所画花、果、虫、鸟无一不是生气勃勃,栩栩欲动,挑逗起人们对于这些小生命的爱悦之情。站在这些画幅前面,总想多看一会儿,不忍离去。我们知道白石老人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些自然界的生命有浓厚的感情,自己种植花卉果木,养虫养鸟,朝夕观摩,反复描绘,因而掌握了这些东西的典型性。更由于他的勤学苦练和创造才能,所以能匠心独运,达到高度的艺术概括能力和洗练的笔墨技法。
以画虾为例:虾的精确的形态,虾的有弹力的透明体,虾在水中浮游的动势,把艺术造型的“形”“质”“动”三个要素完满地表现出来。这样丰富的内容,老人用的是极简练的笔墨,不能多一笔,也不能少一笔,一笔一笔可以数得出来。以极简练的笔墨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是艺术造型的最高标志。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小的几只虾,能在千紫万红中突现出来。
白石老人 91 岁的时候,有一天,作家老舍抓了“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句诗,请老人画。这句诗所表达的意境,不容易用绘画形象来表现。比如“蛙声十里”就是一个难题,而且规定的背景”山泉”只能在山泉上做文章。老人思索了几天 终于画出来了一幅杰作。画是四尺长的一幅立轴,画着一片急流,从山涧乱石中泻出,水中夹带着几只蝌蚪,高处抹了几笔远山。这乱石、流水、蝌蚪,代表着画家多么巧妙和深湛的想象啊!
又如,老人画的一幅棉花,题了“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两句旧诗,寓意也是很深的。
白石老人也画人物,在他的人物画里,有时流露了他对旧社会的爱和憎,表达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幅不倒翁,他题了这样四句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汝忽然来打破,通身何处有心肝。
又一幅画着一个老翁,也题了四句诗:宰相归田,囊底无钱;宁肯为盗,不肯伤廉。
从这两首题画诗里,可以看出白石老人敦厚的人品和高尚的气节。这样的人品和气节,赋予他的艺术以朴素明快的风格。白石老人不仅在高度的艺术造诣上是后学的典范,他的人品气节也当得起正直人物的崇高标志。他的艺术和人品将永远为后世所景仰。
本文原载1957年9月23日《人民日报》。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