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发布日期:2024-10-28
许是父亲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之关系 ,许是命运安排 。如今我手里拿的还是父亲的画笔 , 几十载春秋过去 ,觉得应该把自己的一些经历向关心白石老人及其子嗣的世人作一介绍 。
——齐 良 迟
本文节选自《白石四子--齐良迟》
编 著: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1年7月出版
我们家院子里的南院,是父亲当年种丝瓜、葡萄和花草的地方,我们又叫它花院。这是父亲最喜欢的院子。
我十几岁时,父亲在花院里种了很多的丝瓜,丝瓜结了很多很多,个个长得一米来长。丝瓜总是长到青青嫩嫩的时候就把它摘下来,先浸泡在一口大大的清水缸里。这样浸泡过的丝瓜很容易刮掉外面的青皮。做菜的时候把洁白的瓜肉,切成厚片,红锅子清汤(即清水加菜,不放油)加些小鱼嫩子(即小干鱼)共煮,在餐桌上是一碗极好的菜,父亲是百吃不厌的。岁月如斯,年年如此。
《瓜瓞绵绵图》齐白石 作
设色纸本 镜片
款识:白石老人齐璜制。
钤印:齐大(白)
《牡丹》齐白石 作
托片 纸本设色 40 cm×27.5 cm 1954年
题款:白石画此幅年九十四矣。
钤印:木人(朱文)
《艳自开》(1991年)齐良迟 作
白石老人的一个学生,第一次办的画展,画的喇叭花是黄芯,我看了以后,觉得这虽然接近了生活,可却缺少了某种味道,显得软弱无力。第二次看他办的画展,在喇叭花的黄芯上点了个黑点,我就觉得有些见俗了。第三次画展,我又去了,咦,喇叭花全又点上黑芯了,这回给我的感觉就比较饱满了。这并不是说,一定要笔笔学老人的,才是高水平。
我认为,点这黑芯虽然是把实物变了形,但却加强了喇叭花色彩上的鲜明,给人的感觉更突出,更生动了。白石老人的这个学生,我通过看了他三次画展,感觉到,他也是在逐步摸索中前进的。大概他也体会到,白石老人画出这种很有特色的喇叭花,是不断体会、创新的结果。
《葡萄松鼠》齐白石 作
父亲有一句重要的作画理论: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父亲是画大写意花卉的,写意呢,就要重神似,不能像写生,着重注意形似。
他还谈到 “善写意者,专言其神; 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复写意,写意而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神形俱见,画本身才能有生命,画本身才能有价值。我想,父亲一辈子作画之所以成功,重要的是掌握了中国画的奥秘。这是所有国画家需要穷毕生精力进行探索的。
中国画从笔墨技巧、色彩章法,到渲染意境,蕴含哲理,于平淡中见情趣,这些都往往只能意会,难以言传,而最好的创作方法,就体现在作品本身。
父亲画了一辈子,也学习了一辈子。他在《白石文抄》中,写了不少有关他个人多年来的作画体会,既讲了作画理论,又讲了用笔用墨,调色用章,甚至用颜色掺胶的制作方法。这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结晶,也是齐派绘画艺术的宝贵遗产。
父亲最传神的几张小画,叫人爱不释手,一张是在9.5厘米x8厘米大的一张宣纸上,画了一只小蜘蛛,蜘蛛身体虽小,却充满活力,几条腿用力地在前抓后蹬,想挣脱系在腰身上的细线。一根穿着线的针虽然很细,但看上去很坚韧,决定了蜘蛛的命运。父亲在旁边写道: “辛酉四月十六日如儿于象坊桥畔获此蜘蛛。余以丝线系其腰,以针穿线刺于案上,画之。三百石印富翁记。” 可见父亲作画的严谨、认真。
齐白石 《蛇形山外》
还有一张画是8.5厘米x6厘米,画着一只花蝇,画得极好,父亲很喜欢,在上面这样题道: “粗大笔墨之画难得神似,纤细笔墨之画难得形似,此二者余常笑人,来者有欲笑我者,恐余不得见,身后恨事也。辛酉八月初四日得此虫,京华白石翁记。”
这只漂亮的花蝇,扇动着薄如细纱的两翼,前腿和后腿好像在纸上划动,马上就要飞出纸端,生动极了。老人通过艺术的创造,使这只花蝇的生命获得了永恒。
齐白石《芙蓉蜜蜂》(草虫册十二开之四)
纸本 设色 25.3cm×18.4cm
无年款 中国美术馆藏
齐白石《棕榈雏鸡》
设色纸本 镜心 1951年作
款识:辛卯九十一岁白石。
钤印:白石。
当时,围上来的学生很多。连窗口都挤满了,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学校里的工友还给白石老人端来了点心。老人尝了几口点心之后,欣然提笔画了一张鲵鱼、一张虾米、一张螃蟹和一张小鸡图,共四张条幅,使在场的学生们大开眼界。他们看到老人作画走笔很慢,比如画虾须不是像别人讲的,一挥就过去,而是用一杆细细的笔,把笔尖顺直,慢慢地画过去。
齐白石 《纺织娘》
纸本设色 23.3cm×15.1cm
父亲画大写意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笔不足,或是不到的地方,可以补一笔,但是,这一笔应是另起一笔,而不是前一笔的延续。
他认为如果为前一笔描描、接接、填填,这是作画的一大忌。一笔画的不好,索性单起一笔,这样可以弥补前一笔的不足。
老人很重视通过临摹学习前人的笔墨技巧,最早,他临过《芥子园画谱》。在胡沁园家里见到并临摹了一些前人的作品。在他五六十岁这个时期所作的画里,有些可以看出是受吴昌硕的影响。在篆刻上他还临摹过丁敬、黄小松他们的作品。
齐白石 《玉簪》1932年
56cm × 31cm 北京画院藏
齐白石《笔砚茶具》20世纪20年代
纸本水墨设色 92cm × 25.5cm
齐白石《菜笋》1930-1940年
纸本水墨设色 133cm × 33cm
齐白石《稻草小鸡》20世纪40年代
纸本 水墨设色 103.4cm × 33.2cm
有一个白石老人的学生,他最初学白石老人的画,学得还不错。后来,别人对他讲,你的画怎么总是像白石老人的啦?怎么一点儿自己的面目都没有?要跳出白石老人的圈子,要立志创新。他听了以后,就去学李苦禅的画了;学了一段李苦禅的画,又去学王雪涛的画。最后,他把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东西,东抓一点,西抓一点,拼拼凑凑,这样画出来的画儿,确实不像齐白石的画了,但其中既有齐白石的影子,又有王雪涛、李苦禅的影子,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影子。
齐白石《母子鸡图》
镜心 纸本墨笔 61cm×25cm
北京齐白石艺术研究会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甜水园商务中心A座204 网址:www.bjqbsyyh.com
技术支持:鸿峰科技 网站访问人数:11226